当前位置: 首页 > 课堂评价 > 宁夏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评课

宁夏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评课

2008年11月05日 08:14:44 来源:宁夏平罗县物理教研网 访问量:325

宁夏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评课

(一)上课准备充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

要看教师在课前是否进行了下列准备:

1.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合理的设计。

1)评教学目标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效率也越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①评教学目标制订的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②评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导向性。

③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

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储备了必要的参考信息。

3)根据需要认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或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

评价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甚至从来不是用小黑板或教学挂图)二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4)适度提前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家庭实验、信息查询、课文预习等。

要注意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相对于“大楼的建筑设计”;教案相当于“盖平房的草图”。教学设计不能仅仅是一节课的教案。“上课准备”也不限于一节课的准备。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1)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

3)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教案不熟、教具不全;演示实验课前不试做,课堂上出问题;课堂表现慌乱以至丢三落四,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就属于课前准备不充分。

(二)课堂活跃有序(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要使教学过程“活而有序、活而不乱”关键看组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因为学生的“学”没有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如果课堂纪律失控,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至少不能说是一节成功的课。

1)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3)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4)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课堂活跃有序”是外显现象的,更深层的要求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教学保持活而不乱的良好教学秩序只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的一部分要求。

杜威认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就在于与环境彼此交融的深刻的内在维系,情境就是生命活动的生长环境。生命的存在必须以其与环境之间内在的融合性或整合性为前提。生命与环境之间的互相融合体现为一种生存境遇的构造。环境因素成为构造生命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生命本身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也就构成了环境本身。

本标准要求课堂成为富有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长环境”。学生的学习包括环境的物理因素(如教室布置、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源、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等)和环境的

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师生情感、社会文化等)。情境应是真实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种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有效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三)师生平等(师生相互尊重、沟通、理解)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人际关系的性质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关系中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对话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意义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师生相互尊重、沟通、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教师不应把学生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

本项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内,而且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都做到“师生平等”。

(四)教学民主(学生广泛、主动参与,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1.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2.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与“学”两种方式的统一。

评教学方法:

当今,现代教法百花齐放,各有其长,且传统教法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继承。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不同,客观上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每一节课的最优教学方式和最佳教学方法。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机应变地付诸实施。

第一、看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让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认为,无论哪种方法,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就是好方法。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个巴掌拍不响,教学效率是取决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协调配合。合拍才会共震,共震的力量就大于一加一。当师生的合力能准确地作用于所讲的知识点上时,有关的知识堡垒就容易被攻破。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得心应手的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学生能随教师的引导全神投入,师生能紧密配合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才会理想,其教法就应该受到肯定。

第二、看其是否运用了启发式,是否把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启发的中心。

 教学是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加强素质教育学生应扮演主角,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学是学习的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头脑中指向学习目标的思维运动就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内因。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来点燃学生思维活动的火花,维持其燃烧的势头,必要时又通过启发来对其思维运动进行导航和定位,以止学生思维迷失航向或搁浅。

启发式能最有效地启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只要能不失时机地应用启发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谓教学之道, 重在启发,贵在转化。

第三、看其是否注重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这些名人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注重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设法引导学生按照认识规律,最大限度地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培养其自学能力,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踏进入社会大门时,既有知识功底,也有自我发展的功底。这种能力是一种“母能”,是获得一切能力的能力。

第四、看其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应该是沿着一个合理的认识序列进行,所设计的教法,应该和科学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协调,应力求其课堂结构、知识结构、板书结构、认识结构相适应。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层次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创新——升华。

就整个课堂结构而言,应该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就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难点的教学也是如此。例如,不少教师在突破某一难点时,习惯于用由易到难步步登高或由表及里层层剥皮的方法,成效总是很好的。有的老师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够从实际出发,从事实中概括,从具体中抽象,从个性中去认识共性,从感性到理性等等办法都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第五、看其是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服务于实践的,而实践的过程又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检验知识的真伪,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智力和能力既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也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果教师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不断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智力和能力无疑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都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安排好或穿插好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应组织好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提高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步骤。

也可以方面评价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最忌讳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性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看教法选择是否符合教改方向。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看 教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避免“四个一”现象

① 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

② 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习题,要求学生课内课外做习题,讲解对答案。        

③ 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  实为自由式   

  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缺少实效性、提问走形式。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由于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大多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本标准“教学民主”强调参与教学是学生的权力,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到教学活动方式是民主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有不同

的功能、长处,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同时更要注意合理的使用和优化组合。要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合作中学,探究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课堂教学“学生学

(五) 教学实效明显(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并能达到目标;学习过程和结果统一,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评教学效率,不仅要评出教学效果的好坏,还要算一算时间账。教学效果好,但课堂容量小,属整体教学效率不高;弄简成繁,枝节问题纠缠不休,表现明显的徒劳无功,属局部教学效率不高。评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受到哪些教育,二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激励和满足。前者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它是当堂教学效果的实质所在;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上。      

评教学效率,要结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现实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以及学生学力状况班级性格等进行。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遗漏或遗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可视为教学效率好。

2)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3)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也就是,当上完课时,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行动的意义在于它包含的目的性。教学实效体现于合理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各项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并能达到目标。要求教师能灵活处理、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只有会听,会评,才能得到这种享受。要做到会听、会评,有两个基础:一是要有教育理论的学习基础;二是要有多听、多评、多实践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就会有听课、评课水平的飞跃。

在座的各位老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可能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比较独具风格的评课方法。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愿我们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评课水平,并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编辑:圆叶
上一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本校网友(2009-3-11 19:40:01)

我对有效教学的想法
城关四小 小语一班 张美华
我对有效教学的想法:我认为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只凭感觉、凭经验、平苦干去搞教学,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只盯着分数教学的老师。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要力使教学有效: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转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虚假教学行为。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本校网友(2009-3-11 19:40:01)

我对有效教学的想法
城关四小 小语一班 张美华
我对有效教学的想法:我认为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只凭感觉、凭经验、平苦干去搞教学,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只盯着分数教学的老师。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要力使教学有效: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转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虚假教学行为。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网友:119.60.131.205(2009-3-11 19:54:56)

我对有效教学的想法:我认为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只凭感觉、凭经验、平苦干去搞教学,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只盯着分数教学的老师。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要力使教学有效:一是在教学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转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虚假教学行为。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本校网友(2009-3-11 21:03:39)

我的感想: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一种民主的、活动的、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小语教改的一个热点,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还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中学会学习,自我发展。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例如正音、释词等,一定要让学生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有学生请教,也要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中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我解疑,敢于存疑。学生发现疑问后,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反复阅读、不断思考去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让他们相互请教,或者合作解决,教师(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可以给他们以提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当然,也允许学生存疑,存疑会引起学生的长期思考。有时,一定的存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也有好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县物理教研网 特此声明。